
广东省/广州市 手术室 输尿管软镜 STORZ 11278V 无图像,CCD损坏
1.工程师上门检查排查情况。
2.确定设备情况和具体报价。
3.上门提供技术服务和报告。
4.客户验收并回款。
STORZ 11278V 输尿管软镜的 CCD 为微型封装结构,集成在镜身先端部(靠近物镜组),核心参数需严格匹配:
· 尺寸:CCD 芯片尺寸约 1/18 英寸(微型化设计,适配软镜先端狭小空间);
· 分辨率:兼容设备标称的高清成像(通常为 1080P,需确认像素数≥200 万);
· 信号接口:与软镜内部信号线缆匹配(多为 4 芯 / 6 芯微型同轴接口,避免针脚数量不符导致无法连接);
· 封装形式:防水等级需达 IP68(耐受手术中冲洗液浸泡,防止短路)。
工具 / 材料类型 | 用途 | 操作规范 |
软镜专用拆解套装 | 含先端拆解钳、微型螺丝刀(PH000 / 内六角 0.5mm)、光纤剥离器 | 避免使用普通工具,防止划伤镜身先端或压损 CCD |
防静电工作台 + 手环 | 防止静电击穿 CCD 感光元件 | 工作台需接地,手环电阻值需在 1-10MΩ 范围内 |
医用级密封胶(STORZ 指定型号) | 固定 CCD 与先端组件,确保防水密封性 | 选择固化后无收缩、耐消毒的硅胶(如乐泰 401 医疗级快干胶) |
无尘布 + 异丙醇(75%) | 清洁 CCD 表面、物镜及信号接口 | 仅用无尘布单方向擦拭,避免 CCD 感光面划伤 |
图像测试系统 | 含软镜信号接收器、显示器,用于测试 CCD 成像 | 需兼容 STORZ 11278V 的信号协议,确保实时显示图像 |
测漏仪(0.2MPa) | 维修后验证软镜密封性 | 采用压缩空气测漏法,避免水分渗入镜身内部 |
在拆解前需先确认 “无图像” 确为 CCD 损坏,避免误换配件:
1. 信号链路检查:
· 连接 11278V 软镜与 STORZ 配套光源、图像处理器(如 IMAGE1 HUB),开启设备后观察显示器是否有 “无信号” 提示或纯黑画面;
· 轻轻晃动软镜镜身中段(信号线缆易断裂区域),若画面无任何变化(无雪花点、无闪烁),排除信号线缆断裂故障;
2. 物镜与棒镜检查:
· 用手电筒照射软镜先端物镜,通过目镜观察是否有光线透过(若完全无光,可能是导光光纤断裂,但不影响 CCD 信号;若有光但无图像,聚焦 CCD 故障);
· 拆卸目镜端组件,检查内部棒镜(传像透镜)是否有破损、污渍(棒镜问题会导致图像模糊,而非完全无图像,可排除);
3. CCD 供电测试:
· 用微型万用表(探针直径≤0.5mm)测量 CCD 信号接口的供电引脚(参考 11278V 维修手册标注的引脚定义,通常为 3.3V/5V 直流),若供电正常但无图像,确诊为 CCD 损坏。
· 将软镜镜身中段固定在专用夹具上(夹具内衬硅胶,避免压损软镜弯曲部),先端(物镜端)朝上,确保拆解时无晃动;
· 佩戴防静电手环,并用无尘布覆盖软镜非拆解区域,防止灰尘污染内部光学组件。
1. 拆卸物镜保护盖:11278V 先端物镜外有金属保护盖(螺纹连接),用专用拆解钳轻轻夹住保护盖边缘,逆时针旋转取下(禁止用钳子直接咬合,防止变形);
2. 分离先端密封套:用细头镊子挑开先端外壳与镜身主体的密封胶(若为一次性密封套,直接剪断并丢弃,后续更换新套),缓慢拔出先端外壳(内部包含 CCD、物镜组、导光光纤出口);
3. 定位 CCD 位置:CCD 通常固定在物镜组后方的金属支架上,通过微型线缆与镜身内部信号主线连接,标记 CCD 线缆的接线顺序(拍照留存,避免安装时接反)。
1. 断开信号线缆:用防静电镊子轻轻拔下 CCD 与信号主线的接口(接口为微型卡扣式,禁止用力拉扯,防止针脚断裂);
2. 取下固定螺丝:CCD 支架上有 2-4 颗微型固定螺丝(通常为内六角 0.5mm),用专用螺丝刀逆时针拧下,取出旧 CCD(注意 CCD 下方的密封垫,若老化需一并更换);
3. 清洁安装位:用无尘布蘸异丙醇擦拭 CCD 支架表面,去除残留的密封胶或灰尘,确保新 CCD 安装平整。
1. 预处理新 CCD:撕去新 CCD 的保护贴膜(仅保留感光面的防尘膜,安装时再去除),检查 CCD 接口针脚是否有弯曲(若有,用镊子轻轻矫正,避免断针);
2. 固定 CCD 支架:将新 CCD 放入支架,对准螺丝孔,拧上微型螺丝(扭矩控制在 0.1-0.2N・m,避免螺丝过紧压损 CCD 芯片);
3. 连接信号线缆:按之前标记的接线顺序,将 CCD 信号接口与主线对接(听到 “咔嗒” 声说明扣合到位),用万用表通断档测试接口各针脚的导通性,确保无接触不良。
1. 物镜组校准:将物镜组安装回先端外壳,确保物镜中心与 CCD 感光面中心对齐(若偏移,会导致图像边缘模糊或局部无信号),可通过图像测试系统实时观察:接入软镜信号,微调物镜位置,直至显示器显示的测试卡图像(如分辨率卡)无偏移、无畸变;
2. 导光光纤定位:调整导光光纤出口与 CCD 的相对位置,避免光纤漏光干扰 CCD 成像(可开启光源,观察显示器是否有局部过亮区域,若有则微调光纤位置)。
1. 涂抹密封胶:在 CCD 支架与先端外壳的缝隙、信号接口处均匀涂抹医用级密封胶(厚度≤0.3mm,避免胶液渗入 CCD 或物镜);
2. 组装先端外壳:将先端外壳套回镜身主体,确保密封套完全覆盖缝隙,用专用夹具固定先端,放置在阴凉处(20-25℃)固化 24 小时(确保密封胶完全固化,防止漏水);
3. 安装保护盖:固化后拧回物镜保护盖,轻轻旋转至贴合(避免过紧导致外壳变形)。
1. 清晰度验证:连接图像处理器,对准标准分辨率测试卡(如 200 线对 /mm),观察显示器是否能清晰分辨最小线对(11278V 标称分辨率需达标,无模糊、无重影);
2. 色彩还原测试:照射标准色卡(如 24 色卡),检查图像色彩是否与色卡一致(无偏色、无泛黄,CCD 白平衡功能正常);
3. 低光环境测试:降低光源亮度至 10%,观察图像是否仍能清晰显示(CCD 感光灵敏度正常,无噪点过多)。
1. 气压测漏:将软镜接入测漏仪,设定压力 0.2MPa,将镜身(含先端)浸入纯净水中,保持 5 分钟:
· 要求:无气泡持续冒出(尤其是先端 CCD 安装区域),压力下降≤0.01MPa/5min;
· 若有气泡,需拆解先端重新检查密封胶涂抹情况,排除漏点后再次测漏。
1. 弯曲性能测试:操作软镜角度旋钮,使镜身先端在 ±180° 范围内摆动(输尿管软镜常规弯曲角度),同时观察显示器图像是否稳定(无信号中断、无局部黑屏,排除弯曲导致的线缆接触不良);
2. 冲洗测试:通过软镜工作通道注入生理盐水(模拟手术中冲洗),持续 10 分钟后检查先端是否漏水,图像是否受水流干扰(正常应无模糊)。
CCD 保护核心禁忌:
· 禁止用手直接触摸 CCD 感光面(手上的油脂会永久损坏感光涂层,导致图像出现黑斑);
· 焊接信号接口时需断电操作,电烙铁温度控制在 280℃以下,避免高温传导至 CCD 芯片。
配件与工具合规性:
· 若无法获取 STORZ 原厂 CCD,需选择经医疗设备认证的兼容 CCD(提供 CE/FDA 认证文件),禁止使用工业级 CCD(无防水、耐消毒性能,易在手术中失效);
· 拆解工具需定期校准(如微型螺丝刀的扭矩精度),避免因工具误差导致 CCD 或镜身损坏。
复杂故障处理:
· 若更换 CCD 后仍无图像,可能是信号主线断裂或图像处理器故障(非软镜本身问题),需连接其他正常软镜测试处理器,提供 11278V 的专用信号检测服务;
· 维修后需按 STORZ 要求进行设备计量(由第三方医疗设备计量机构出具报告),确保符合《医用内镜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南》。
日常维护建议:
· 每次使用后用纯化水冲洗软镜先端,并用 75% 异丙醇擦拭消毒(避免使用含氯消毒液,防止 CCD 接口腐蚀);
· 存放时使用专用软镜挂架,避免先端受压,定期(每 3 个月)用测漏仪检查密封性,提前预防故障。
扫码添加客服微信
扫码添加客服微信
客服黄经理
15975503475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日 9:00-18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