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验/实验

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,宏石96S需要校准

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,宏石96S需要校准

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,宏石96S需要校准

发布时间:2025-08-13 11:09:25
地区:

解决方案

类型与状态

需求
待处理

相关内容

一、校准依据与周期

校准依据
需遵循国家计量技术规范(如《聚合酶链反应(PCR)分析系统校准规范》JJF 1829-2020)、设备制造商提供的《宏石 96S 操作与维护手册》,以及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(QC)标准。

校准周期

1. 常规校准:建议每 12 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校准;

2. 临时校准:设备搬运、维修后(如更换光学模块、温控模块)、检测结果异常或质控失败时,需立即校准。

二、核心校准项目及要求

1. 温控系统校准

· 校准内容

· 加热块平均温度偏差(目标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差值);

· 温度均一性(加热块不同孔位间的温度差异);

· 升降温速率(达到设定升温 / 降温斜率的准确性)。

· 校准工具:经计量认证的热电偶温度计、温度验证仪(如 FLUKE、ELLAB 系列)。

· 合格标准

· 平均温度偏差≤±0.5℃(37℃、55℃、95℃等常用温度点);

· 温度均一性≤±0.5℃;

· 升降温速率偏差不超过设定值的 ±10%。

2. 光学检测系统校准

· 校准内容

· 基线荧光强度(无模板时的背景荧光稳定性);

· 荧光通道灵敏度(对已知浓度标准品的检测线性范围);

· 通道间干扰(不同荧光通道间的信号串扰程度)。

· 校准工具:原厂配套荧光校准板、梯度浓度标准品(如 ROX、FAM 标记的核酸片段)。

· 合格标准

· 基线荧光变异系数(CV)≤5%;

· 标准品检测的线性相关系数(R²)≥0.99;

· 通道间干扰率≤3%。

3. 机械臂与加样系统校准(针对全自动机型)

· 校准内容

· 机械臂定位精度(移液针在孔板内的对位准确性);

· 加样体积准确性与重复性(对 1-1000μL 范围内的移液误差检测)。

· 校准工具:电子天平(精度 0.1mg)、校准用 96 孔板、有色染料溶液(如溴甲酚绿)。

· 合格标准

· 定位偏差≤±0.5mm;

· 加样体积误差≤±5%,CV≤2%(不同体积档位均需检测)。

三、校准操作流程

前期准备

· 确认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,开机预热 30 分钟以上;

· 清洁加热块、光学检测窗口及机械臂轨道,避免污染物影响校准;

· 检查校准工具的计量证书在有效期内,记录设备型号、序列号及当前软件版本。

分步校准操作

· 温控校准

将热电偶探头固定在加热块的中心及四角孔位(共 5 点);

设定目标温度(如 37℃、55℃、95℃),待温度稳定后记录各点实际温度,计算偏差和均一性;

测试升降温速率时,记录从初始温度到目标温度的时间,与设定斜率对比。

· 光学校准

插入荧光校准板,运行设备自带的 “光学校准程序”,记录各通道基线荧光值;

加载梯度浓度标准品,执行检测程序,生成标准曲线,验证线性范围和灵敏度。

· 机械臂与加样校准

通过设备校准菜单进入 “机械臂定位校准”,根据提示调整 X/Y 轴坐标,确保移液针对位准确;

用校准液进行多次移液(如 10 次 50μL),通过天平称重计算体积误差和 CV 值,超出范围时调整移液器参数。

数据记录与校准报告

· 详细记录各校准项目的原始数据、计算结果及合格判定;

· 若某项指标不合格,通过设备软件或硬件调节(如温控补偿参数、光学增益)后重新校准,直至达标;

· 生成校准报告,由授权人员签字存档,注明下次校准时间。

四、注意事项

1. 校准权限: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。

2. 软件匹配:校准前确认设备软件为最新版本。

3. 应急处理:若校准后仍存在检测异常,需排查是否为耗材(如反应管、封膜)问题,或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硬件检测。

4. 溯源性要求:校准数据需可追溯,与实验室 LIS 系统或质控记录关联,确保符合 ISO 15189 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。

联系我们

微信二维码

扫码添加客服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