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内鞘外观断裂
安全前提
1. 停止使用:内鞘出现断裂后,立即停止器械使用(避免断裂部位划伤组织、漏液 / 漏气,或断裂碎片脱落至体内);
2. 防护与工具:佩戴无菌手套(避免手汗污染断裂面,影响后续评估),准备放大镜(观察断裂细节)、卡尺(测量内鞘尺寸)、无尘布、75% 医用酒精,以及适配的原厂内鞘备件(需确认器械型号,如腹腔镜 5mm/10mm 内鞘、电切镜专用内鞘,避免非原厂件尺寸不匹配);
3. 环境要求:在无菌操作台或清洁工作区进行维修,避免灰尘、杂质附着在内鞘内壁(影响后续手术无菌性)。
断裂评估(核心步骤,判断是否可维修或需更换)
1. 评估断裂类型:
a. 轻微裂纹:仅管壁表面有细小裂纹(未贯穿管壁,无漏液 / 漏气,且不在关键受力部位,如端口 1cm 以外区域);
b. 严重断裂:管壁贯穿性裂纹、端口破损(影响器械插入 / 拔出)、连接部位断裂(如内鞘与手柄接口断裂,无法固定);
2. 评估使用风险:若断裂部位在 “器械插入人体段”“密封环接触段”,或断裂导致内鞘内径变形(影响器械通过),需直接更换,禁止维修(避免术中破裂风险);仅非关键区域的轻微裂纹可尝试应急修复(仅限非手术紧急备用场景)。
适用于非关键区域(如内鞘尾部非插入段)的细小裂纹,且无漏液 / 漏气,需满足 “临时使用 + 后续更换” 原则,具体步骤:
1. 清洁断裂面:用无尘布蘸 75% 医用酒精擦拭裂纹及周围区域(去除油污、杂质,确保修复时胶水贴合),晾干后用放大镜确认裂纹内无残留杂质;
2. 选择修复材料:使用医用级环氧树脂胶水(如 3M 医用环氧胶,需符合生物相容性标准,禁止使用工业胶水),胶水需均匀涂抹在裂纹表面(厚度≤0.1mm,避免胶水流入内鞘内壁,影响器械通过);
3. 固化与打磨:放置在室温(25℃左右)环境下,按胶水说明等待固化(通常 2-4 小时,避免高温加速固化导致内鞘变形);固化后用细砂纸(1000 目以上)轻轻打磨胶水表面,确保内鞘外壁光滑(无凸起,避免插入时划伤组织);
4. 密封性测试:将内鞘连接至对应器械(如腹腔镜鞘管连接气腹机),通入低压气体(如 5mmHg),用肥皂水涂抹裂纹处,观察无气泡(确认无漏气),且器械可顺畅通过内鞘(无卡顿),临时修复完成(需标注 “临时使用”,术后立即更换原厂内鞘)。
内鞘严重断裂时,维修核心是 “更换原厂内鞘”,需按 “旧鞘拆除→新鞘适配→安装测试” 流程操作,以 “腹腔镜内鞘” 为例:
旧内鞘拆除:
1. 断开内鞘与器械主体的连接(如拧下内鞘与手柄的固定螺丝,或拔出内鞘与密封帽的卡扣),若连接部位卡死,用专用扳手轻轻撬动(避免损坏器械主体接口);
2. 取出旧内鞘后,清洁器械主体接口(用无尘布蘸酒精擦拭密封环、定位销,去除残留杂质,避免影响新鞘安装);
新内鞘适配与安装:
1. 确认新内鞘型号匹配:用卡尺测量新内鞘的外径、长度、接口规格(如螺纹型号、定位销位置),需与旧鞘完全一致(如旧鞘为 “10mm 腹腔镜内鞘,带防反流阀”,新鞘需同参数);
2. 安装新内鞘:
若为螺纹连接:将新内鞘对准器械主体接口,顺时针缓慢拧紧(避免螺纹滑丝,拧至 “手紧后再拧 1/4 圈”,确保密封);
若为卡扣连接:将新内鞘插入接口,听到 “咔嗒” 声(确认卡扣卡紧),轻轻拉扯内鞘(无松动,避免术中脱落);
3. 安装密封组件:若内鞘带密封环(如 O 型圈),需更换新的密封环(旧密封环可能老化,影响密封性),将密封环套在内鞘接口凹槽内(无扭曲、无偏移);
安装后测试:
1. 通畅性测试:将对应器械(如腹腔镜镜头、手术钳)插入新内鞘,确保顺畅通过(无卡顿、无阻力,内鞘内径无变形);
2. 密封性测试:连接气腹机 / 输液管,通入规定压力(如气腹压力 12-15mmHg,输液压力 30mmHg),保持 5 分钟,观察压力无下降(无漏液 / 漏气);
3. 力学测试:轻轻晃动内鞘(模拟手术操作力度),确认连接部位无松动、断裂,内鞘无明显形变。
1. 禁止非原厂备件:内鞘直接接触人体或参与手术通路,必须使用器械原厂备件(如奥林巴斯、狼牌、史赛克等品牌专用内鞘),非原厂件可能因材质强度不足(如医用不锈钢纯度不够)、尺寸偏差,导致术中断裂、漏液,引发安全事故;
2. 维修边界明确:仅非关键区域的轻微裂纹可临时应急修复,且修复后需标注 “临时使用”,术后立即更换;凡涉及 “插入人体段”“密封段”“受力段” 的断裂,必须直接更换,禁止侥幸维修;
3. 术后维护:新内鞘安装使用后,术后需按器械说明书清洁消毒(如高温高压灭菌、低温等离子灭菌,避免消毒不彻底导致交叉感染),同时检查内鞘是否有新的裂纹、变形,延长使用寿命;
扫码添加客服微信
扫码添加客服微信
客服黄经理
15975503475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日 9:00-18:00